浅谈中国海外公共安全的治理

2019/12/3 18:25:19
来源:

专家简介,张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南海问题,东南亚外交与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出版专著《民族分离与国家认同--关于印尼亚齐民族问题的个案研究》。编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1~2019年)。

 

时间2009年11月20日。地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

 

问。

在我国首部《海外公共安全与合作》蓝皮书的出版准备过程中,张副总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您看来,我们现在面临的海外公共安全现状是怎样的?

 

答。

简单的说,就是“海外中国”正在形成,同时其面对的安全挑战,不容轻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共同催生了“海外中国”。我们的研究显示,对于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来说,游客是中国海外中国安全事件的主要当事人,涉水和交通事故是头号杀手,东南亚则是事件高发地区。中国保持着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针对留学生的海外安全事件,集中于社会治安事件,违法违规事件和意外事件三大类。对于海外劳务人员而言,社会治安恶化以及劳务人员自身违法行为引发的安全问题是最多的。

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海外投资以年均36%的增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从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可能遭遇的风险主要有4类,分别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自然风险。海外投资东道国的政局变动、经济环境恶化以及自然风险所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问:

如您所言,无论是我国公民个人的旅游、留学活动,还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活动,都处于不可逆转的加速上升时期,与之相随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挑战,以及未来不可避免的,针对中国个人和企业的海外公共安全事件。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注意到您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海外公共安全治理主体间的力量整合,能不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相关的建议?

 

答:

首先,要加强中国公民自身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保护知识和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在走出国门前,游客应该提前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基本情况、出入境及海关相关规定和最新安全动态,尊重当地的民情、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针对外派劳务人员,企业应加强安全风险教育,先培训后派出,并坚持境外定期培训。同时,企业应通过定期开展安防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机构与人员的能力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海外公共安全人员队伍,也要不断建设和优化管理机制及法律机制,学习现有的国际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提高为中国公民海外权益保驾护航的能力。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建立国家境外安全保障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措施,建立并强化相关沟通与合作机制,继续丰富和细化诸如一键关注领事直通车、12308微信小程序或领事之声,购买旅游或其他保险等类似措施,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第三,海外中资企业需要加大安保投入,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健全企业内部安保制度和措施,将安保投入纳入经营建设成本。海外中资企业应认真落实商务部、外交部和国资委联合发文的要求,认真做好投资前的风险评估,坚决杜绝只重商业利益的短视行为和冒险行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必须确保相关风险评估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定期审查评估机构的资质。

最后,应鼓励私营安保力量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目前,私营安保力量的合法性已经得到认可,社会组织的跨国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中国目前总体上还处于“保安”业态,没有上升到精、专、国际化发展的“安保”业态。未来,应加快完善中国安保业规则制定,多措并举提升中国安保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应改变目前业务管理理念碎片化,服务模式单一化的状态,以国际一流安保服务为蓝本,努力提供情报信息、线索预警、安防设计、协调资源、应急处置的全流程服务。同时,政府应支持这些公司建立行业联盟,提升国际竞争力,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鼓励在高危地区开展大型投资项目的企业与这些私人安保公司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生关系。

[责任编辑:张洁]

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