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云上的美术课”

2020/4/13 9:38:07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跟随老师学习绢本白描设色。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传统人物画临摹”网络课程上,老师正在为学生范画。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云参观”博物馆,了解馆藏展品。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老师对“建筑美术”课程作业进行网上点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同学们利用有限的材料、工具动手实践,完成作业。

  “说实话,当了30多年的老师,还是第一次以‘网课’的方式授课,既感觉新鲜,又颇为忐忑。”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黄山在自己的教学笔记上这样写道。

  为了上好即将开课的“中国传统人物画临摹”网络课程,自接到学院疫情期间关于上好网课的相关通知后,黄山便与同事开始商讨相关行课事宜、学习网课操作方法,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网络会议、PPT展示、视频范画相结合的上课方式。但问题还有很多:网络连线是否稳定、流畅;历来强调实践的美术课程是否能在线上充分完成;没有了传统线下课堂的集体创作氛围,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些不仅是黄山的疑虑,也是近段时间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迫使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师生不得不集体“云上见”。为了能够顺利“转战网络”,各高校纷纷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充分调动网络资源,精心筹备线上课程。一堂堂精彩的“云上美术课”陆续推出,不仅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和思考,也成为拓展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新鲜尝试。

  “线上教学顺利过渡的背后,是教研团队和专业教师们精心筹备的结果。”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方舒弘表示,开展线上教学,首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学情的扩大分析,不仅需要了解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线上课程平台操作和个人时间管理等能力。为此,方舒弘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打电话沟通了开课前的准备情况,并与教研团队细化各年级的学习需求,采用“一届一案”的策略,即一个年级一种实施方案。条理清晰的课程安排和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让同学们能够迅速地适应线上教学的节奏,学习状态也渐入佳境。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疫情期间开设了“社会热点题材创作”的网络课程。作为线上教学,该课程的一大优势便是学生无须准备特殊的绘画工具或其他艺术用品,可就地取材使用居家环境中的家具、餐具、蔬菜、水果、花卉、服装等各种日用品来完成作业所要求的创作。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规避了疫情期间的不便,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和作品材质的多样性。

  “素描人体”在雕塑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团队在课程制定的前期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尊重教学规律,不可操之过急,采用“由素描写生逐步转变为创作训练”的教学思路。教师每周设定实践主题,鼓励学生主动发挥空间想象力,充分理解和掌握从平面到立体的观念转变。通过四周网课的反复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已然能够通过强化、放大个人感受,逐步弱化对模特的参照,达到主观想象与客观形体的统一。

  “采用线上教学后,秉承以往既严谨又自由的课堂氛围,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加入实验性研究课题等手段,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曲丹儿在“建筑美术”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借助PPT的形式将学生作品进行对比展示和讲评。她表示,虽然更喜欢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但在居家的放松环境下进行艺术创作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这一优势在课后作业的质量上尤为突显。

  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疫情期间的美术教学,许多院校在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自主开发、推出网上学习APP,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这些“云上美术课”的研发和在线教学方面的经验积累不仅对应对这次疫情时期的教学至关重要,也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拥有价值。正如黄山在教学笔记中所写:“网课,承载了师生双方许多的艰辛与付出,以及远远超出教与学范畴本身的人文情怀。比起绘画知识和技巧上的收获,同学们在疫情背景下的网课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和奋斗精神更令人感动和欣慰。”(记者 荣池)

[责任编辑:]

推荐2